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改革研究

【思政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发布日期:2023-03-02  浏览次数:

作者: 朱佳敏 周铉博 孙秀丽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课程思政切实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不仅推进了专业课程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同时更是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将正确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不能仅仅只体现在思政课上,更应从课堂本质入手,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立足课堂教学,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课堂授课上应做到契合实际、抓住要点、紧跟时事,做到专业性与新颖性相结合,既带有专业特色,又要融思政知识于其中,使隐性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一是课堂授课具有生动性。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课堂是全面的、丰富的、有趣的,这样才能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深刻记住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让融入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潜在地作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长久地影响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二是教学研讨体现互通性。进行教学研讨,正是能让侧重点不同的教师进行互相交流借鉴、规避错误方法、吸取成功经验的平台。思政课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先行者,对思政教育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经验,值得专业课教师进行借鉴;专业课教师有着更为广泛丰富的专业课知识,对专业课程有着更加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值得思政教师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总结概括,方能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多方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三是实验实训、作业论文贯彻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作为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成果的流程,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方面的输入能力,补平课程思政在实验操作环节的缺陷,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于实践中出真知,于实验中明真理,才能真正做到将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过程。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对课堂的教学环境、还是对学生的参与感与体验感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育阵地,更应把握时代脉络,坚持科技引领,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大放异彩。一方面,现代传媒技术实现寓教于乐。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包括线上教学、电子作业、数据资料等内容为主的信息技术,加之以图像影音等为展现类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程度,更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的体验感与获得感。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技术更加先进便捷。另一方面,现代教学技术打破时空局限。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打破了教学必须具备的场地性和实时性的特质——如线上教学与录屏技术的运用,使得课程思政的教育范围及时间覆盖更加全面,使老师有更多的手段、方法来呈现课程思政教学中所传导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更加宽泛的选择在课程思政中学习;又如大数据下对信息的搜索与保存可以使教师运用多类资源使学生在课程思政中受到更多的启示,使课程更具教育意义。

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高校课堂教学体系,将宏观的、制度性的规则切实落实于具体的、微观的思政教育实践之中。一方面,需要把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关系。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施力者包括学校与教师,前者包括对整个高校的各个院系、各个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谋划,形成章程合理、结构分明的管理大框架,后者则更加专注于对学生教学模式、质量上的提高,旨在通过奖惩、问答等机制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减少课堂教学管理中师生双方的矛盾冲突。二者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共同发展者,是将其建立健全的核心要点。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作用对象,建设成果的好坏都会以最客观实际的方式在学生的学业测评考核成果中展现出来。另一方面,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整体作用。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在面对不同专业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层面不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情况下,健全统一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厘清教学中的各个过程、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各个环节如互相推动的齿轮般严密切合,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部门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职权分明、运作高效、互相协助的整体,不仅体现了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专业性、分工的明确性,更提高了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第二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能力和素养的实践,在此过程中,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为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下了基础。一方面,课程思政注重第一课堂“务实”的特性。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发挥着主体性作用。第一课堂,即学校理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的前提,就更加需要老师能力的发挥,需要不断拓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课程政作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思政教学的禁锢,创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内容,完成“实打实”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强调第二课堂“灵活”的功能。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时间多段、运用切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将课堂思政与第二课堂相融合,既是对教学课堂的成果的巩固,更是对学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综合素质的拓展延伸。这不仅符合了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彰显了我国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发展后的创新成果。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是时代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课堂实践,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要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提高课堂上在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也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断开拓站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作者: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佳敏、周铉博、孙秀丽)

项目情况:本文系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研究》和2022年国家创新训练项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来源: 人民论坛网,20228月)

初审:刘    

签审:王春霞

    上一条:课程思政:融通专业学习与价值引领
    下一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讨

Copyright © 2015-2025,太阳集团tyc5997(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