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改革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探讨

发布日期:2023-04-06  浏览次数:

万陆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对于“课程思政”这一理念高度重视,而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教育阶段。在高校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协同育人是新时期“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要求,更是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意义

  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发展背景下,各级教育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都不断提升,但是在思政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中,由于思政课程本身的哲理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缺乏,很难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助力作用。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育系统,在其教育实践中,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其一,能够促进教学改革。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了其基本任务。而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共同培养,以此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其二,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基本教育问题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而在高校专业课的教育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就能够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避免培养出具备专业能力而缺乏思想政治素养的学生。

  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原则

  在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际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其两者结合的科学性,也需要注重在其基本原则要求下进行,以保证两者融合教育开展的科学性。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原则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以学生为本原则。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成熟且独立的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其思维自主性更高,其作为教学主体,在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中,首要的原则要求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保证课程协同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教学结构立体多元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既要保证专业知识的教育传授,也要兼顾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以及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因此,在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教学结构的改革,实现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结构变化,以此共同承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第三,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在高校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包含了理论课程与实际课程等两种形式,在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中,也需要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充分保证“课程思政”理念思政教育融入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是在高校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高度重视对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或者活动中,显性与隐性结合地感受思政教育内容,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与培养,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育,从而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新时代人才。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问题

  随着我国“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高校对于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但由于高校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协同育人的实际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第一,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强化,无法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有效协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要想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具备相应的思政教育能力。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的专业课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有所不足,并且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无法满足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现实需求,就导致了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第二,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的课程内容缺乏,无法发挥课程体系对两者协同的促进功效。现阶段高校专业教育发展实践中,在其课程体系设计时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对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较为不足,更加偏重于本专业课程挖掘与课程体系构建。这就导致了“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时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建构保障,无法实现两者的充分统一,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脱离的现实情况。

  第三,协同育人的基本格局有待完善,顶层设计有所不足。要想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全面推动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就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引领,实现自上而下的“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以此强化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重视。然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实践中,协同育人这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基本格局还处于形成过程中,缺乏完整的顶层设计引导,这就给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路径

  面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想推动我国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需要注重对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的探索与研究,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推动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第一,革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强化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在实际过程中,当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宣传,组织高校领导参与到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座谈会之中,将思政教育作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强调“课程思政”理念,以此为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奠定基础,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

  第二,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其思政教育能力。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中,专业课教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及其思政教育能力都会直接影响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因此,在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际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教师思政素养以及思政教育能力的强化。例如,高校组织教师进行思政课程培养,并由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强化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同时,寻找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点,以此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

  第三,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多为教材本身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贴合度不高,无法与专业课实现有效协同。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实践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育以及生活实际,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时政热点话题,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为问题导向,促进学生进行思政问题的自我思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理论性、严谨性和现实性,更要体现出国家意志、政治要求和教育目的。与此同时,以此为基础,寻找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契合点,进行协同课程内容的设计,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

  第四,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协同育人的基本教育格局。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时,完善“课程思政”这一基本教育格局是极为必要的。在实际过程中,要强调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制,落实党委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明确高校所有课程都应发挥教书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应具备育人意识和承担育人职责,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本文来源:富平检察」

初审:刘  

签审:王春霞

    下一条:“大思政课”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讨

Copyright © 2015-2025,太阳集团tyc5997(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